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述)
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教育制度包括教育行政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而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学制由纵向划分各级学校系统和横向划分的各类学校所构成。
(一)各级学校系统
我国的学校系统从层次来说由学前、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所组成。各级学校指学前教育机构、初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
(二)各类学校系统
各类学校根据学校的性质、学科、专业等,区分出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师范教育、成人教育。
二、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制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是受到下列因素决定的:
(一)社会依据
1.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制约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因素。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学制的颁布与实施都是由国家政权机关控制的。国家的各项决策以适应本国政治、经济制度为根本准则,对于关系着培养人才的类别与水平的教育结构和学制问题,也必然是以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为依据。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了复杂的教育结构,学制也趋于完备,除了适应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 就其服务的性质而言,它显然是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当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出教育“民主化”、“大众化”等口号,使教育结构适应经济发展,在学制上做出某些改革,这是教育发展中的进步现象。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超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它不可能摆脱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局限性。
社会主义国家要自觉地按照本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调整教育结构改革学制,使整个学校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数量、质量、层次结构、专业结构等各方面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2.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与学校教育制度。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劳动力并不需要经过学校培养。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限于狭小的范围,类型单一,学校教育结构与学制处于不完备的初级阶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各个部门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要求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于是学校类型日渐增多。
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兴起,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学校教育提出两个方面的新要求:一是要求工人普遍接受一定的学校教育,掌握适应大工业生产的文化科学知识,反映到学制上要求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另一项要求是大工业生产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建立适应生产与科技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系统。现代教育结构中义务教育的基础地位,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比例增大,以及这种发展趋势在学制上的有关规定,都是由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

科学桥梁
3.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发展的肥沃土壤和源泉,教育则又是文化丰富和完善的手段。具体来说,文化类型影响教育制度的类型,例如,到近代社会,中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教育更注重它的人文性,科学教育的思想还远离我们,因此教育制度的完善相对要缓慢一些。文化积淀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文化发展影响教育制度的发展。
4.受人口因素的影响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人的总体。人口既有量的特征,又有质的区别。首先,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质量和结构。其次,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再次,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5.受教育制度传统以及国外教育制度的影响
中外教育史表明,一个国家改革学制时,一方面是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本国具体实际来进行,同时对外国学制中的有益之处也要学习。比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统治后,虽然两国尚在敌对,但在建立学制时仍然借鉴了英国的幼儿教育制度。
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学制,都有它建立和发展的过程,既不能脱离本国学制发展的历史,又不能忽视外国学制的有益经验。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决定不同性质的学制,这是学制的本质方面。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同一社会制度状况下,由于各个国家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教育发展不同,学制也不完全一样。比如,美国是地方分权制,法国是中央集权制,英国是双轨制,美国是单轨制。因此,在不同国家的学制之间,新旧学制之间既有彼此相同又有继承和相互借鉴的一面。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制。人在一生中经历着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从儿童到少年,从青年到壮年,在身心发展上各有其特点和规律。制定学制,规定入学年龄与修业年限,确定各类学校的分段与衔接,升级升学制度中某些弹性限度的规定,特殊学校、特殊班级的设立,调整教育结构,职业技术教育从哪个年龄阶段起始,某些职业技能适合于哪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等等,都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大脑与读书
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一般人在六岁时大脑重量己达成人的90%,余下的10%是在其后十年中长成的,六岁至十六七岁是可能接受系统科学知识,身心迅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把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六岁,把其后的十至十二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到十六七岁以后,随着身心发展的全面成熟,进入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再如对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实验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上的差异是普遍现象,智力超常儿童需要给予特殊培养。因而,各国在学制上都作出一些特殊的规定,允许智力超常学生跳级,实行特殊招生,设立特殊学校与特殊班级,使特殊教育成为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说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调整教育结构和建立学制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