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百科 手机版

擅长画马的画家是哪位(谁画的马最有名?你一定会想到他......)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8 09:20:10    

这次,我们聊聊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徐悲鸿

徐悲鸿1895.7.19—1953.9.26

有人说,

徐悲鸿擅长画马~

其实,

他确实擅长画马,

然而,

他的涉猎题材

还包括人物、动物、风景等

他,

对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的影响至大,

无人可以企及。

10岁

从小,徐悲鸿跟随父亲学习画画。他的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会画画,可以说是当时宜兴一位一流的乡村画家。在父亲的影响下,徐悲鸿很小就爱上了绘画,并显露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9岁读完四书五经,10岁可以为父亲的画敷色、为乡亲们写春联。17岁,为了养家,同时兼任宜兴3所学校的美术老师,三校之间相隔50多里地。他,

走出了怎样一条成长之路?

让我们一起来八卦了解一下


10岁

从小,徐悲鸿跟随父亲学习画画。他的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会画画,可以说是当时宜兴一位一流的乡村画家。在父亲的影响下,徐悲鸿很小就爱上了绘画,并显露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9岁读完四书五经,10岁可以为父亲的画敷色、为乡亲们写春联。17岁,为了养家,同时兼任宜兴3所学校的美术老师,三校之间相隔50多里地。

牧童图


▲这幅画是徐悲鸿在抗日战争期间所画,既是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也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徐悲鸿幼时家中无牛,而耕田时需用牛,他便替邻家放牛,以此作为借牛使用的替换办法。

21岁

徐悲鸿接到震旦大学法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同年,又担任了哈同花园的美术指导。23岁时,他前往日本待了半年。24岁时,由蔡元培聘请其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在北京大学出版的第一期《绘学杂志》上发表著名的文章《中国画改良论》。这个阶段他一直在寻找赴法留学的机会。

25岁

他终于如愿公费赴法留学。先是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受教于院长佛拉蒙先生,之后在佛拉蒙的引荐下,拜达仰(法国最后一位写实派大师)为师,领会写实主义的精髓,他观察生活、勤于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9岁时,徐悲鸿的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全国美展;33岁时,更是佳作不断,有9幅作品同时入选法国全国美展。这段时间,国内的生活资费时有时无,他的生活状况可以用坎坷、落拓、穷困来形容。

33岁

他回国居于上海,并在南京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国立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

九方皋相马图

▲回国以后,徐悲鸿夫妇的经济一直很拮据,不但没有收入,连回国的旅费还是借来的。1928年1月,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和李石曾都在上海,徐悲鸿拜见二位长者,李先生就以世界社的名义,聘请徐悲鸿为几位元老绘像。前后花费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四幅画像,每幅得到两百元的报酬。”就在这时,徐悲鸿创作了目前已知的第一张《九方皋相马图》,送给李石曾。不仅是为了感谢李石曾,也是希望自己的才学能够为人所识、为人所用。

37岁

徐悲鸿完成《九方皋》第七稿。43岁时,他回到中央大学任教。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他对民族命运十分担忧,于是满怀情感地完成了《风雨鸡鸣图》、《侧目图》等一系列具有民族情怀的绘画作品,隐喻着民族即将崛起。

九方皋图

▲《九方皋》为二十世纪中国画不朽的旷世杰作之一,此作代表了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此画徐悲鸿创作于位于南京的中央大学。画取材于《九方皋相马》故事。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不带缰绳,追求自由的野马、奔马,而唯有这匹黑缎似的骏马心甘情愿被红缰所制。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以马喻人,有远大抱负、追求的有识之士, 愿意成为栋梁之材。



46岁

在印度,与泰戈尔结下深厚的友谊。这期间,他完成了中国画《愚公移山》。47岁,从印度回国,将几年来卖画所得的近10万元美金全部捐出用于抗战救灾。

49岁

主持筹办中国美术学院。52岁,徐悲鸿接受蔡元培的聘请,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后来的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校长。进行了教学改革,引入素描教学作为基础课程。与蒋兆和共同努力下,形成整个中国美术教育的基础框架,被称为“徐蒋体系”。

55岁

1950年4月1日,北平艺专被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被任命为院长。同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主席。

59岁

1953年9月23日,在全国文代会的主席台上,正在主持会议的徐悲鸿突发脑溢血,晕倒现场,于3天后,1953年9月26日凌晨2点52分去世。享年59岁。


▲本幅为徐悲鸿的代表作品之一。六马组合,呈现于画面之上,构图疏密有致,施墨酣畅淋漓,体现出马儿们一往无前的磅礴之势。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他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卓越,影响深远。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