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百科 手机版

敬老节的来历简单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又被称为敬老节)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9 08:21:2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节日,以此用来庆祝各种各样的活动。

九九重阳节,我们现在又把它称为敬老节。重阳节的来历:"重阳"又称"重九",数字"九"在我国《易经》中被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重复,故称为"重阳"。"九"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故古人认为重阳是值得庆贺的日子。流传至今,重阳又添加了敬老的内涵,故重阳节现又被称为"敬老节"。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因二九相重,被古人称为"重九节"。又因在《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这天便有了重阳的称谓。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关于重阳的起源,早在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季秋纪中就有九月丰收、祭天、祭祖,以谢天地祖先恩惠活动的记载。

汉代《西京杂记》也有九月九日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记述。

到唐代,重阳节才被定位为民间节日,各类风俗活动也是在这之后,才逐渐变得多元和丰富。不过无论风俗如何演变,登高、插萸、饮菊花酒,一直是重阳节不变的特色。

明代(1368—1644),菊花酒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构相诸药方佳"。明代医药家李时珍说菊花酒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疗效。

历代诗人都喜欢重阳登高赋诗,唐代(618—907)大诗人工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方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

重阳节这一天,各地的特色也是不尽相同,每个地方都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

比如江西婺源,要在篁岭举办晒秋节。福建长汀,人们采来田中毛豆相互馈赠,称为毛豆节。在江苏南京,则会用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营造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