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十万什么梗怎么来的(孙权为什么被网友称呼为“孙十万”?)
当我们在网上看到关于孙权的文章时,经常看到下面有网友调侃“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那么这个孙十万是怎么来的呢?
“孙十万”
网友调侃孙权为“孙十万”的原因,其实和孙权的个人军事能力有关。在三国时期,无论是君主还是将领,领军出征的兵力或多或少,而唯有孙权则是“十万标配”。而关键在于孙权统帅十万大军亲征,其结果往往让人啼笑皆非。
不但劳师无功,还让对方将领刷出了各种名号,比较典型的就是“张八百”、“满数十”、“文睡觉”、“刘亡灵”和“臧传说”,这些名号可以说每个都是孙权的耻辱。
1、“张八百”张辽:张八百应该是最为大家熟知的,不怎么了解三国的人大概也听说过“八百破十万”的名号。这一战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结果被张辽八百壮士杀了了措手不及,最终灰头土脸的退回了江东。
2、“满数十”满宠:同样是十万大军攻打合肥,结果满宠仅率数十人火攻吴营,还射杀了孙权的侄子孙泰,直接迫退了孙权大军。
3、“文睡觉”文聘:孙权率五万大军围攻文聘驻守的石阳,结果文聘啥事儿不做,天天窝在房间睡觉,孙权认为文聘安坐不动必有图谋,所以不敢进攻,就撤退了。
4、“刘亡灵”刘馥:还是孙权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此时驻守合肥的刘馥已经去世,但刘馥死前对合肥做了大量的防守准备工作,孙权到合肥后认为对方已经有了准备,于是退兵了。
5、“臧传说”臧霸:这个更厉害了,只是听说臧霸在舒城驻军,吴军就不战而退了。
就这样,孙权多次亲自领军出征,终于打出了“孙十万”的名号,正可谓是“领最多的兵,打最怂的仗”。
“渣权”
“渣权”也是近年来众多网友对孙权的“爱称”,这个绰号的来源,是建立在大家对孙权个人军事能力清晰的认知上。通常一聊到三国话题时,网友们都会唇枪舌剑争论不断,比如“三国第一武将是关羽还是张辽”啦、“姜维和邓艾谁更强一点”啦,但涉及到孙权军事能力这一项上,基本上圈子里还是零争议的,嗯,就是渣!
于是“渣权”这个带着三分调侃、三分怜惜、三分无奈和一分尴尬的爱称就诞生了。
说到孙权的军事能力,可以说是“顺风浪,逆风更浪”的代表人物。
就比如张辽“八百破十万”的合肥之战中,孙权被张辽突袭后围城十多天,见到难以攻克合肥于是决定退军。接着孙权就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逆风时刻,最能浪起”,孙权让大军先行撤退,竟然亲自率领一千人断后!
如果对面是瑟瑟发抖的新手,也许就窝在城里感天谢地了,但城里的是一头老虎!张辽瞬间率领数千人杀出合肥,差点活捉了孙权,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张辽“威震逍遥津”。
“孙柯基”
为什么是柯基?凭什么是柯基?这不是骂人吗?如下图
孙权被很多网友戏称为“柯基”,其实是源于史书上的一处记载。《三国志•裴松之注》中有样一句话:“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
身材“上长下短”,看到这个词脑海里是不是第一时间就蹦出了柯基的可爱形象?于是孙“柯基”的绰号又坐实了。
“孙大帝”
“大帝”这个绰号听起来就霸气,按理说得到这个绰号孙权的粉丝应该高兴才是,然而事实是:我们不开心!因为“孙大帝”这个称谓也是网友的调侃。
孙权为什么被称为“孙大帝”呢?要知道古代皇帝去世都是要有谥号的,曹操谥号是魏武皇帝,曹丕是魏文皇帝,刘备是汉昭烈帝,而孙权就厉害了,吴大皇帝!你们什么文武昭烈都弱爆了!我就是大!大皇帝!
于是乎,孙大帝的名号产生了。大帝合肥送人头,大帝日常被吊打,不得不说,“大帝”这个名号当和孙权的个人军事能力放在一起的时候,反差感还是很强烈的。
“大魏吴王”
要知道历史上的孙权称帝的时间,比曹丕刘备晚了整整八、九年,那么这段时间的孙权如何自处呢?很简单,那就是做着大魏的吴王。
刘备为关羽报仇东征,孙权为避免两线作战,果断投向曹丕,被曹丕封为“吴王”。此后孙权顶着“大魏吴王”的名号过了七、八年,才终于在公元229年登基称帝。
综上所述,可以说孙权是整个三国时期拥有最多绰号的人了。当然,还有许多好玩的梗也和孙权有关,比如著名的“坐着坦克车打老虎”等,以后有时间,再和大家分享!